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面對近年來多重不利因素交織演進的復雜局面,煤化工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巨大的挑戰。為有效應對國家政策性與市場周期性變化,公司因時因勢調整經營策略,在筑牢安全環保底線的基礎上,一手抓成本,一手抓管理,有效應對了內外部風險挑戰,努力蹚出一道提高經營創效能力、全力扭虧增盈的新路子。

精簡高效,打造精干隊伍
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公司圍繞集團公司“十四五”“18765”發展目標,通過總量控制、結構優化、生產運營集約化等多維路徑,持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按照構建“大部室、大調度、大檢修”的方略,重新對現有組織機構進行整合,通過合并業務、取締階段性部室機構、壓縮組織層級等方式逐步對現有部室機構進行簡化,當前,公司機關及所屬單位精簡12個部室;對現有編制定員不斷優化,一方面通過與外部專業咨詢公司合作,按照崗位工作量科學地核定崗位編制,嚴格控制人員數量,另一方面根據工作內容與業務流程對現有業務進行適當的歸集合并,充分挖掘員工的潛力,提高員工勞動生產率。通過自然減員、崗位結構優化、縮減用工計劃凈減員319人。所屬各單位通過精簡冗崗冗員累計增效3000余萬元。

降本提效,深挖增盈潛力
成本與效益就像天平的兩端,此起彼伏,此消彼長。要實現扭虧增盈,就必須深挖潛力,想方設法把成本降下來。公司深入推進生產成本管理,加強成本分析,強化資金管控,著力下好經營“棋”。天元公司通過調整油品產出比例、優化工藝節約水電氣風、調整礦煤采購比例、采取“低庫存快周轉”“混合銷售”等方式,累計完成降本4189.11萬元;富油公司通過高利息置換、存量資金利息收入、庫存物資壓降、裝置回收等方式累計完成降本762.2萬元;能源公司將創新創效納入員工績效考核當中,使得“人人有責任、個個抓落實”,累計創效達1300萬元;電化公司采取“自發自用+谷段下網”的生產運行策略,通過日通報、周統計、月考核、年評比,常態化緊抓綜合電耗、蘭炭、白灰、電極糊、電極殼等原料消耗管控,累計降本達700余萬元;泰和公司通過調整生產工藝,優化原料配比摻燒比例、優化產品運輸方面持續發力,節約成本700余萬元。所屬單位將精打細算、勤儉節約修煉為工作中的習慣和本能。

提質增效,壯大競爭優勢
質量是企業的招牌,是品牌的核心,更是贏得效益、立足市場的有力保證。公司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建設為契機,持續推動產品提質增效。公司通過開展五懂五會五能員工素質能力提升工程、一述兩清、手指口述、你問我答、知識競賽等活動,提升員工的履職盡責能力,防止人員操作失誤,近年來未發生因操作失誤導致的質量波動事件;除此之外,所屬單位針對提產、提質不斷進行技術改造與工藝改進。其中天元公司實施了加氫反應系統和變換系統升級改造;能源公司更換了高耗能電機,實施了碳材沸騰爐煤氣管道改造和炭材烘干及轉運系統自動化升級改造;泰和公司實施了1#石灰窯提產達效和焦化裝置提產提效技術改造。所屬單位以市場為導向,定期走訪客戶,全面收集、分析產品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明確產品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產品優化效率。

科技創效,做強奮進引擎
創新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有力武器。而科技創新,則是見效最快、創效最顯著的創新。公司始終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通過舉辦科技創新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對從業人員從科技制度改革、研發費用核算、稅前加計扣除、專利布局、挖掘和撰寫、科研項目前期管理、驗收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培訓,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管理水平;積極探索多元化產學融合模式。通過走訪調研陜西新能生物質科技開發公司、西工大、延長石油榆神能化公司,了解了生物質CO2生產、聚酰亞胺等新材料研究、煤基乙醇和石腦油輕柴油綜合利用方面的經驗和成果,不斷探索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2023以來獲得各類獎項、平臺認定等榮譽共計24項。其中,富油公司獲2023年陜西石化科學技術一等獎,天元和電化公司2個技術研究團隊入選陜西省科學技術廳2023年度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能源和泰和公司3個項目獲2023石油和化工行業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電化公司獲“陜西省瞪羚企業”稱號。(張卓揚任旺)


企業微信
紀檢監察:0912-8516223
地址: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陜煤集團神木杏花園辦公基地2310室